位于成都、眉山、雅安三市交界处的蒲江县,全县农村公路运营里程超1700公里,公路管理人少、事多、线路长,如何以信息化建设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依托蒲江县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建设,该县为县域交通装上“智慧大脑”,初步构建起“大数据+”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造智慧交通应用场景。
“这些护栏、标志标牌、涵洞、桥梁等,都安装了电子智能芯片感应器。”在蒲江县交通运输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管理服务中心”),蒲江县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所所长何松指着管理服务中心的大屏进行演示。
此时,大屏正中的地图里,不同的设施分别以不同颜色、符号标识呈现,“我们在全县11条主要交通道路上安装了1200多个电子智能芯片感应器,将公路及其沿线基础设施数据清单整理后导入系统,形成数据化、可视化的资产数据,通过物联网智能,实现资产的定位追踪,将资产数据的基本信息与物联网智能绑定。”何松举例说,公路巡查人员通过手持终端就可与电子智能芯片感应器产生感应,随时查看公路沿线的设施是否损坏,“也就是说,巡查人员原来需要挨个地点、设施进行实地查看,现在坐在行驶的汽车里快速通过路段,就能通过电子感应实现快速巡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路产管理智能化的同时,巡查监督也实现实时化。蒲江县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了两家公路养护企业,一家负责县道日常保洁,一家负责县道小修保养。日常保洁企业的巡查人员发现路面病害及受损的设施后,可通过手持终端及时传回至管理服务中心,经管理服务中心复核后,再派发给小修保养企业进行修复,并以此作为小修计量依据。通过管理服务中心系统,可以看到企业巡查人员实时位置、已经巡查的路段轨迹等,管理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可随时通过系统监督企业巡查人员上路情况。
在何松的眼里,交通综合管理系统还在养护市场化管理、记录路产状态、进行客运监管和安全监控等方面发挥智能作用。比如,蒲江县将每台公交车、出租车的实时监控都接入系统中,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可对每一辆公交车、出租车的具体位置、车前、车后、车内的具体情况,以及驾驶员是否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违规操作实时状况进行监管,如出现超速、疲劳驾驶等危险情况,系统将自动报警。
蒲江县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始建于2019年,目前已升级至2.0版本,优化完善了市场化管理、路产管理、客运监管、应急保障等功能。
何松认为,通过构建“大数据+”路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了蒲江县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由传统人工模式向智慧化、数字化转变。目前,蒲江县通过建立路产数据库,推动国、省、县、乡、村道及桥梁等路产资源“一网统揽”,实现公路路产数字化和可视化。
蒲江在全国首批建立县级公路综合管理系统,将养护目标、养护管理办法、合同约定等相关规定,制定成考核标准并上传系统,实现区域内道路管护、道路设施、桥梁隧道、绿化养护等情况全覆盖有效监管。同时,管理服务中心系统终端将发现的问题进行监督反馈,完善巡查发现、反馈问题、系统派单、现场核对、整改闭合操作流程,可及时处置安全隐患和突发事故。系统依据日常巡查、任务工单、养护作业等内容的完成情况,对全过程数据进行考核评估,有效增强了考核的客观性、精准度,实现对养护企业规范化管理、养护考核评估精准化实施。
依托公路综合管理系统,整合利用雪亮工程、桥梁水位监测以及客运监管车载视频等1200余套监控设施,蒲江对重要桥梁、隧道、地质灾害点进行实时监控,依托外场感知设备和储存设备,支持应急事件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调取,实现了应急事件的高效处置和重要结构物安全运营管理。
如何推进系统升级,从而完善实时监控?何松指着大屏幕上的S401线蒲丹路擦耳岩段的监控画面举例说,“我们打算在路侧山体安装智能传感器,以此进行边坡检测,这样一来,如果有山体滑坡、塌方发生时,即使这一边坡没有在监控设施监控范围内,智能传感器也会第一时间报警,系统就会第一时间获知。”
智能传感器还将用于智慧工地建设。按照“新基建”理念,蒲江将试点布局智慧工地、智慧管养等项目,探索在蒲名快速路二期等重大交通项目可研、设计、实施等阶段配套完成信息化软硬件的开发和建设,实现对项目进度、安全、环保等动态监管。
同时,蒲江还计划通过专线接入成都市智慧蓉城交通运输城运分中心,将高速公路ETC、公交、班线客运、农村客运、出租车、共享单车等数据进行共享交换,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对比,用于综合交通运行监测、车辆班次优化、重大节日活动交通保障、应急事件调度等,不断丰富交通应用场景功能,分类拓展大数据在交通行业的运用。
此外,蒲江县还将通过运营车辆车载视频,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农村公路路面破损、公路资产状况等信息自动采集,为养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